导读 2023年9月9日,由中华医学会、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(CUA)主办的CUA第17次全国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专题会议于线上盛大召开,为我国泌尿肿瘤领域新技术、新理念与新疗法的交流推广提供了卓越的学术平台。会上,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姚旭东教授基于该中心的8年回顾性数据对膀胱癌根治术(RC)后输尿管肿瘤复发的处理进行了精彩讲解,医脉通整理如下。
RC术后输尿管复发的现状与困境
膀胱癌是我国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,而根治性手术是膀胱癌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。接受RC术后的患者也有可能面临肿瘤的复发或转移。据欧美数据显示,RC术后患者复发/转移发生率约为29%,其中复发部位在上尿路的发生率为1~2%。另一项共纳入27项研究,包含13185例RC患者数据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,RC术后上尿路肿瘤复发率为0.75%~6.4%,复发患者中有62%因不适症状(尤其是血尿)就诊后发现,其余38%在术后随访检查时发现。
RC术后输尿管复发患者的外科治疗手段常见肾输尿管切除(RNU)、肿瘤输尿管节段切除和输尿管造口等,但一项包含193例患者的研究显示,仅36%的患者能从中实现生存获益。姚旭东教授表示,RC术后上尿路复发灶早期隐匿、诊断困难且治疗棘手,且这类患者通常预后不佳,因此泌尿外科同道有必要了解和掌握RC术后输尿管肿瘤复发的诊疗要点,尽可能改善患者的生存结局。
RC术后输尿管复发的危险因素及手术治疗
结合上海十院单中心自2015年收治的RC术后输尿管肿瘤复发的13例患者病例数据,姚旭东教授详细解读了这类患者的诊治过程。患者特征显示,RC时患者中位年龄为72(范围:42~83)岁;RC病理结果均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(HG-UC),5例伴原位癌,2例输尿管切缘异常;输尿管肿瘤复发中位时间为33(范围:14~80)个月。姚旭东教授结合具体病例分析到,这些患者多是在随访时确诊复发,并且输尿管肿瘤的复发与原发灶肿瘤分期有关,T2及T3期肿瘤更易复发,治疗上仍以RNU或节段切除为主。
RC术后输尿管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中,与原发肿瘤特征相关因素包括输尿管受累(最为常见)、多灶性肿瘤及非浸润性肿瘤等,外科操作相关因素为切缘阳性、术前输尿管置管等。一项包含了1397例RC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,初始输尿管切缘阳性增加了患者的复发风险,即使最终切缘阴性,初始切缘阳性的患者复发风险仍高于初始切缘即为阴性的患者。伯尔尼大学医院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,留置DJ管、反复膀胱灌注治疗是上尿路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。此外,输尿管末端术中冰冻活检也存在敏感性不足(低至69%)的局限性。
RC术后输尿管肿瘤复发的手术治疗:
0 1 肾输尿管全长切除: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(UTUC)的标准术式
√ 治疗RC术后输尿管复发肿瘤有时应用受限(输尿管肿瘤术前诊断不明确;RC术后肾积水——功能性孤立肾)
0 2 输尿管镜下治疗: 用于治疗低危非浸润性UTUC
√ 往往不适用于RC术后输尿管复发肿瘤(多为浸润性或局部进展性肿瘤)
0 3 输尿管探查/节段切除:
√ 术中探查明确
√ 局部病灶可切除充分
√ 适用于功能性孤立肾患者
√ 结合系统治疗,可取得更好效果
专家小结
最后,姚旭东教授总结:(1)RC术后输尿管肿瘤复发少见,与原发肿瘤的特征、切缘状态密切相关;(2)RC术中规范操作可减少输尿管肿瘤复发,此外也应重视高危患者的随访监测;(3)输尿管复发治疗手术方案需结合个体情况制定,输尿管节段性切除联合化学/免疫/抗体偶联药物治疗是部分患者的有利选择。

校友简介:
姚旭东:内蒙古医学院90届校友,1967年出生,博士后,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 教授 博士生导师,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肿瘤学组委员。上海市泌尿外科学会委员,上海市男科学会委员、泌尿外科学会肿瘤学组委员。 1990年内蒙古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毕业,以优秀毕业生留校附属医院泌尿外科。2002年获医学博士学位。2002年末进入复旦大学泌尿外科博士后流动站工作。2004年至2013年6月,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、主任医师,博士研究生导师。 泌尿生殖系统肿瘤诊治有较高造诣,擅长对膀胱癌、前列腺癌、睾丸癌以及肾肿瘤、肾上腺肿瘤、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综合治疗。熟练掌握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的各种外科手术治疗技能;积极开展保留脏器功能的手术,如保留肾单位的肾癌手术和全膀胱切除新膀胱手术;开展泌尿外科高难度手术如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等。 近10年来,作为第一术者完成手术治疗超过5000台,其中膀胱癌保留膀胱1000余例,膀胱癌根治及各种尿流改道超过500台,肾癌保肾及根治术超过500台,前列腺癌根治术400余台。 获得国家和省部级赞助项目多个,涉及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;膀胱癌新膀胱功能研究;晚期前列腺癌转移模型的建立,前列腺癌的二线内分泌治疗等。发表文章60余篇,参与著作编写5篇。